开学啦,开学啦!夏去秋来,又是一年金秋季,又到一年开学时。
现如今每逢开学季,学校都会给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,要求防火、防盗、防电信诈骗。其实啊,学生们不仅是电信诈骗犯的重点“关照”对象,也容易被另一群不法分子盯上,他们就是境外间谍、情报机构。
“保密观”之所以这么说,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我国安全部门披露了一些学生被策反的案件。在这些案件中,不法分子主要利用学生的天真、懵懂,先是通过情感关怀、金钱诱惑等拉拢,进而威逼利诱其“入伙”,最终使得学生铤而走险,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。
今天,“保密观”就和同学们谈一谈校园里的反奸防谍保密知识,希望大家学习后都能够炼就一双火眼金睛,既保护好国家秘密,也保护好自己的学业前程。
利用为学生提供资助、就业岗位、学习机会等为诱饵, 对目标学生进行策反,是境外情报机构的惯用伎俩。“调研邀请”“计件发酬”,策反总是在看似合情合理的场景中揭开序幕。
2012年,广东省某航海学校专科生徐某考入某重点大学,他在QQ群里发了一条求助帖:“寻求学费资助2000元”。
不久,一网名为“Miss Q”的人回帖,询问了徐某的全名、手机号、就读院校和专业,然后表示愿意提供帮助。她同时表示自己是“一家境外投资咨询公司的研究员”,希望徐某协助搜集资料,徐某痛快地答应了。
徐某所在的广东某城市有一个军港码头和一家历史悠久的造船厂,他的“工作”就是到军港拍摄军事设施和军舰,记录在造在修船舰的情况,并将有船舰方位标识的电子地图做成文档,提供给“Miss Q”。
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,互联网已成为境外情报机构实施策反窃密的主要渠道。他们常以互联网为平台,以搭讪好友等方式,大肆勾联、渗透、策反学生群体。
2011年湖南湘潭曾发生一起性质较为严重的策反案,涉案人年仅16岁,作案情节包括窃取政府文件和为境外间谍传递加密资料。
最初,涉案的高中生张某,在网上谎称自己毕业于军事院校,境外情报机构主动与他接触,要求提供部队内部文件。张某收到对方汇来的400美元后,编造了一份“演习计划”,但难以蒙混过关。张某于是改口称,自己真实的工作单位是教育局,之后根据境外情报机构要求,他先后组织多名同学进入老师办公室,窃取“红头文件”。
此后,张某又开始接收快递包裹,并对其中夹藏的存储卡内加密资料进行处理,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出去。这些资料是一名被境外机构策反的我重要单位人员出卖的涉密资料。
直到案发时,张某总计收取报酬约合人民币2万余元,行为涉嫌犯罪。
境外情报机构不会满足于偷拍偷录的“小打小闹”,他们深谙“放长线钓大鱼”之道,会鼓动学生毕业时报考公务员中的安全部门、军情机要等涉密岗位。
2012年下半年,浙江某重点大学毕业生宋某在招聘网站投递简历。12月初,“市场研究公司专员李华”发来邮件,邀宋某加盟。李华称,该公司主要业务是为在大陆投资的外资企业提供信息服务,宋某的工作是搜集中央政府部门的政策研究资料和撰写调研报告。宋某先后通过学校图书馆、论文期刊数据库、校内学术讲座等渠道搜集资料,向李华提交多份“研究报告”。
2013年1月,宋某着手报考公务员,李华不仅为宋某提供每月3000元的生活补助,还对宋某报考的基层公务员岗位提出异议,认为“对公司获取信息没有帮助”,建议报考省级机关、智囊和研究部门。
情感关怀也是间谍策反的惯用伎俩之一,2018年9月,《新闻联播》和《焦点访谈》曾先后报道我国“2018雷霆”专项行动破获台湾间谍对大陆学生的策反案件,其中一则案例就体现了这一点。
2011年,18岁的小哲前往台湾义守大学学习交流,在此期间结识了一名自称为许佳滢的“姐姐”。
许佳滢了解小哲的专业、学校和家庭情况后,主动邀请小哲参加社交活动,对他关怀备至,两人很快发展为恋人关系。小哲回到大陆读研后,得以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些项目,他在许佳滢的强烈要求下,向其提供了涉及我国防科工的近百份情报。
2014年,许佳滢的活动被国家安全部门发现。原来,她的真实姓名是许莉婷,真实年龄比小哲大了整整16岁,是台湾“军情局”的间谍人员。她用尽手段引诱小哲,从而对小哲实施控制,就是为了获取情报。
看到这里,同学们是不是感到有点紧张?没想到啊,间谍策反无孔不入!面对防不胜防的诱惑陷阱,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?
不将观察到的涉及我军事装备、军事部署、军事演习的敏感内容,在网上扩散或发送,以免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。
对以学术研究、论文征集、咨询机构名义要求提供内幕情况的应予拒绝。
婚恋交友及朋友圈、微信圈中一些不明身份人员,以情色引诱要求提供党政机关、军工企业、国防科研等单位的内部、涉密资料的,应予拒绝。
求职招聘要认真甄别对方需求,凡是要求提供某些内部情况或机关文件、公文的应予以拒绝。
转自:保密观。本期编辑:高健